從「功能性胃腸道症狀」,看見身與心的互動

不知道讀者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身體很不舒服的時候去看醫生。醫生安排一些檢查之後卻告訴你「你的身體檢查不出什麼狀況」。
儘管如此,那些不舒服的感覺卻又偶爾出現,把自己弄得疑神疑鬼,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其實,這類現象在消化系統中也很常出現呢!

什麼是功能性胃腸道症狀?

一些患者可能會因為胃腸不舒服前來就診,常見症狀像是胃痛、胃灼熱、腹瀉、便秘、噁心和嘔吐等。但經醫師進行必要檢查後(通常包含內視鏡、X光、一般血液檢查、糞便潛血檢查等),卻又找不到明確的醫學原因,也就是無法在身體消化道裡找到具體的結構異常。這種現象稱為「功能性胃腸道症狀」(functional GI symptoms),時常出現在青壯年時期,多數患者會在45歲前發病,且女性更容易出現這種狀況。

 

「胃腸困擾」與「情緒困擾」之間的關係

仔細評估這些患者狀況,多半會發現許多胃腸症狀背後,時常與患者的壓力和情緒狀態有明顯關聯。而且,「腸胃狀況」跟「心理狀態」之間是「雙向道」,兩者會互相影響,我們來看一些例子。

不管是廣泛性焦慮症、社交焦慮症,還是恐慌症等,這些焦慮症患者身上都能發現一些功能性胃腸道症狀的現象。除了焦慮感受之外,患者時常提到他們有便秘、腹瀉、容易感到飢餓、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噁心、胃痙攣等這些消化系統相關困擾。

反過來看,具有胃腸道症狀的患者,與沒有任何腸胃症狀的民眾相比,是否更可能罹患焦慮、憂鬱症症呢?研究發現,是的!

舉例來說,大腸激躁症(腸躁症)患者時常出現慢性腹痛、腹部不適、腹脹、排便習慣改變(腹瀉或便秘,或兩者交替)的症狀。這些胃腸症狀雖然不會直接造成生命危險,但卻也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品質。

臨床觀察發現,許多大腸激躁症患者後來也陸續發展出一些焦慮症狀,他們擔心、焦慮的來源,可能與胃腸不適引發的困擾有關。比方說:擔心找不到地方上廁所、萬一廁所都滿了,無法即時上廁所怎麼辦,或者大腸激躁症症狀引發的尷尬情境,覺得自己難以控制胃腸症狀的擔心等。

胃食道逆流則是另一個例子。因為胃酸逆流進入食道,因而導致胃部灼熱、吞嚥困難等感覺。胃食道逆流容易帶來的常見症狀包含:口臭、胸悶痛、聲音沙啞(尤其是早上醒來的時候)、喉嚨卡卡的感覺、持續乾咳等。

患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也很容易感到焦慮。患者焦慮來源很多元,好比:在未被正確診斷為胃食道逆流之前,患者可能會擔心這是不是其他更嚴重的疾病?而在被醫師診斷為胃食道逆流之後,患者可能會擔心症狀反反覆覆;又或者,正是因為患者的生活本身充滿了壓力,在長期處於慢性壓力之下又造成胃酸增加,因而惡化了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之前在疫情期間,也有發生過民眾因疫情相關焦慮,因而讓胃食道逆流患者的門診個案量變多的狀況。這些例子都在在凸顯了身(腸胃)與心(情緒、壓力狀態)之間的關係。

 

身心聯手,共同應對焦慮和腸胃不適

如果讀者或家人也因這類功能性胃腸道症狀所苦,除了接受肝膽腸胃科醫師的專業診療之外,從「心理」角度著手,透過改善焦慮、調理自律神經功能,也對這類症狀緩解能有幫助。具體來說,你可以這樣做:

一、時常覺察自己的焦慮狀態:
每個人在焦慮時感受到的症狀可能不太一樣,但多半可以從「身體」當作線索去觀察。常見症狀如口乾、暈眩、疲倦、難專心、心慌、心悸、肌肉緊繃、呼吸卡、胸口緊繃等。當你發現這些感覺很明顯時,就是身體在告訴你「你現在有點焦慮了」。

二、覺察焦慮來源:
在自己焦慮感受比較強烈的時候,去觀察一下此刻的人、事、時、地、物。加以觀察之後,多半可以對自己容易出現焦慮的來源有比較清楚的掌握。有些人是上台報告前、考試前,有人則是在來到陌生環境、擁擠的地方等。

三、養成規律減壓習慣:
在焦慮時刻,如果能即時進行調節壓力活動,多半能有效緩解焦慮感受。具體來說,包含腹式呼吸、身體伸展、正念冥想、接地練習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不過可惜的是,許多人在焦慮發作時,往往忘了這些工具。不管是忘了可以做這些活動,還是忘了怎麼做。主要原因在於,我們沒有將這些工具變成生活的「習慣」。特別對於容易焦慮、緊張的人來說,這些練習應該被納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是你狀況不好的時候才練習,而是你每天想到時,都會練習一下。這樣一來,在你狀況不好的時候才會反射地想到這些工具,並讓這些工具真的能派上用場喔!

--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