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好腸道,守護私密處健康

季節交替時,不僅容易引發換季過敏,潮濕悶熱的環境也成為黴菌與細菌的溫床。根據統計,高達七成的女性曾經歷私密處不適,無論是搔癢或異味,甚至反覆感染,都讓人相當困擾。近年來,許多人開始透過補充益生菌來調整體質,而腸道菌叢的平衡不僅影響整體健康,還與私密處的狀態息息相關。除了透過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方法能幫助私密處遠離各種困擾呢?

常見的私密感染原因

女性私密處在健康狀態下呈現「弱酸性」,pH值約在3.5–4.7[1],當陰道菌叢失衡、致病菌增多時,容易造成私密處感染,影響私密處健康的因素眾多,常見的感染原因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原因1:生活習慣

熬夜與壓力容易導致免疫力低下,增加感染及復發機率;長時間穿著緊身衣物或久坐不動,容易使私密處悶熱潮濕;如廁後擦拭方向錯誤、過度清洗或使用沐浴乳清洗私密處,其實也是造成私密處感染的常見原因之一,皆有可能會破壞酸鹼平衡,引發感染。

原因2:飲食偏好

過度攝取甜食或含糖飲料,使陰道內糖原增加,而念珠菌特別喜歡糖分豐富的環境,容易導致其過度繁殖,提高感染機率!此外,感染期間應減少攝取酒精及辛辣的食物,酒精可能影響免疫系統,使身體對抗細菌或真菌的能力變弱;辣椒中的辣椒素會對黏膜產生刺激,加劇陰道發炎的症狀,皆會增加不適感。

原因3:疾病與藥物影響

經期、懷孕或更年期女性因賀爾蒙變化,較容易影響私密處菌叢環境,進而提高感染風險。糖尿病病患因免疫功能較弱及血糖較高,會使念珠菌陰道炎的感染率增加。此外,長期服用抗生素會使好菌壞菌一起消失,導致菌叢失衡,提高反覆感染的機率。

 

調整日常生活習慣

透過調整「3種日常生活習慣」,不僅能降低感染風險,在發炎不適時,也能幫助減緩症狀,加速恢復。

方法1:穿著透氣衣物

避免穿著過緊或不透氣的外褲,如牛仔褲等;選擇棉質或透氣材質的內褲,幫助私密處維持通風乾爽。內褲應每3~6個月定期更換,並減少使用護墊的頻率,如有需要也應勤加更換,避免悶熱潮濕,讓細菌有機可乘。

方法2:打造良好生活作息

不熬夜且每天睡7~8小時,充足的睡眠有助於提升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飲食上應減少攝取刺激性食物,像是酒精或含糖量較高的食物,以維持身體菌叢平衡。適度運動並減少壓力,有助於賀爾蒙平衡,幫助私密處維持健康。

方法3:建立正確清潔習慣

如廁後應由前往後擦拭,避免將細菌帶至私密處;避免頻繁沖洗或使用未經檢驗合格的洗劑,建議使用清水或專門清潔私密處的產品;性行為後應確實清潔與排尿,幫助帶走細菌;正值感染期間則應避免性行為,除了防止感染加劇,也能避免將病菌傳染給伴侶。

 

陰道腸道軸 (Vagina-gut axis)

近年來,許多人透過補充益生菌來保養身體,雖然腸道與陰道在結構上並不相連,但腸道微生物能透過調節免疫反應或利用其代謝物等方式,間接影響陰道健康。研究指出,陰道或直腸中發現63種細菌,其中44%的菌種同時存在於兩者,而這些菌種中有68%的基因型相同[2]。換言之,直腸與陰道的菌叢可能會相互影響且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當腸道屏障完整性變弱時,病原菌可能透過體循環在身體內移動,加劇陰道發炎。此外,腸道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物(如短鏈脂肪酸),雖然可維持腸道屏障功能,但當這些代謝物進入陰道後,可能導致陰道菌叢失調,促進發炎反應[3]。當腸道或陰道的菌叢失衡時,除了會相互影響,甚至有可能引起其他組織慢性發炎。因此,維持腸道健康可能可以降低陰道發炎,並維持私密處穩定的健康狀態。

 

改善營養飲食

除了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營養攝取也能幫助維持私密處健康,以下整理「4種營養保健方式」,幫助增強私密處的防禦能力。

方式1:抗氧化食物

甜椒、芭樂、奇異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是天然的抗氧化劑,能幫助身體清除自由基,也可以維持黏膜的正常功能;Omega-3具抗發炎作用,可減緩發炎不適,常見來源又分為動物性與植物性,動物性像是鮭魚、鯖魚,植物性則是亞麻籽、核桃。

方式2:無糖優格與益生菌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藉由腸道陰道軸的機制,持續補充私密處益生菌,提高身體對抗疾病的防禦力,常見的私密處菌株有鼠李糖乳桿菌F-1、鼠李糖乳桿菌CT-53、羅伊氏乳桿菌RC-14等,可抑制有害菌滋生,減緩發炎。

方式3:多喝水

充足的水分不只能促進新陳代謝,還能增加排尿頻率,幫助沖刷細菌,維持私密處健康。每日建議水量為體重*30(ml),除了維持身體健康,也能滋養陰道黏膜組織。

方式4:多攝取蔬果,飲食清淡

蔬果富含植化素與抗氧法成分,可提高免疫力,如大蒜、綠色蔬菜,不只有助於維持細胞膜完整性,其中的膳食纖維也能促進益生菌生長。飲食調味不重口,每日蔬果彩虹579,幫助維持健康的菌叢環境。

最後提醒大家,如果私密處的感染情況較為嚴重,建議尋求專業醫生協助。同時,透過均衡飲食,生活打造好習慣,特定菌株做加強,調整腸道陰道軸的菌叢,由內而外長期呵護私密處健康!

 

參考資料:

[1] Chen, Ying, et al. Women's Health 13.3 (2017): 58-67.

[2] Takada, Kazuhide, et al.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14 (2023): 1110001.

[3] Amabebe, Emmanuel, and Dilly OC Anumba.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11 (2020): 2184.

Added to Cart
Shopping Cart Updated
Network error, please try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