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冬就憂鬱?:初談季節性情感疾患

每到秋冬之際,身心科門診、心理諮商門診就會慢慢多了一些因為情緒低落而前來就診的個案。這次專欄,讓我們來談談「季節性情感疾患」(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這種疾病。

季節性情感疾患隸屬情緒疾患之中,這種情緒低落的狀態多半發生在一年當中某些特定的季節——最常見是晚秋或初冬。然後,隨著季節更迭,症狀通常會在入春、初夏,陽光充足的季節緩解。在比較少見的情況下,有些患者的憂鬱則是出現在逐漸進入春夏季的時候。患者的情緒症狀通常會在每年差不多的時間點慢慢出現,而在差不多的時間逐步緩解。

季節性情感疾患會有哪些症狀?

一般來說,季節性情感疾患常見的症狀與憂鬱類似,包括:

  1. 多數時間感覺無精打采、悲傷或沮喪,幾乎每天如此
  2. 對曾經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
  3. 精力不足,感覺遲鈍
  4. 睡的過多
  5. 嗜食碳水化合物,可能出現暴飲暴食和體重增加的情況
  6. 難以集中注意力
  7. 感到絕望、無價值感或內疚
  8. 有輕生的念頭

當中,特別是睡太多、食慾改變、體重增加、疲勞或精力不足,是許多個案常回報的症狀。而在春、夏季出現季節性情感疾患的患者較常回報的症狀則有點不同,包含:睡眠困難(失眠)、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並且在情緒上感覺焦躁、易怒、焦慮。


季節性情感疾患的成因

目前有許多因素,已被確認與季節性情感疾患有關,其中包含:

1.生理時鐘、晝夜節律的改變:
秋冬時節日照明顯減少,因而擾亂了患者的生理時鐘與晝夜節律。當身體節律被影響時,人們體內的血清素、褪黑激素等物質之調節也會受影響,因而影響到患者的生理與心理狀態。目前臨床上普遍認為,日照減少導致血清素降低與憂鬱情緒有關。而褪黑激素則主要影響的是人們的睡眠。在低日照期間,很早就天黑了,身體會產生更多褪黑激素,而讓患者容易嗜睡、睡太多。同時,陽光也會影響人體內的維生素D。在皮膚接觸陽光時,體內會產生部分維生素D,此有助於增強血清素的活性。所以,缺乏日照對我們情緒、睡眠的影響不容小覷。

2.遺傳因素:
如果患者有罹患憂鬱症、季節性情感疾患,以及相關情緒障礙(如躁鬱症)的親屬,背後可能因為遺傳因素,讓患者有較大機會罹患季節性情感疾患。

3.居住環境:
調查發現,季節性情感疾患更容易出現在「遠離赤道」的高緯度國家中,主要也與剛剛提到的日照有關;高緯度地區的冬季日照減少狀況,比低緯度地區更明顯。

4.人口學資料:
統計數據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季節性情感疾患。而在年齡上,成年人比老年人更容易罹患季節性情感疾患。

 

季節性情感疾患的治療
 
生活中,偶爾因為季節交替而發現自己有幾天感覺情緒低落是難免的。不過,如果這種情緒低落狀態維持太久,且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工作與人際關係,這時接受專業醫師、心理師的協助就很重要了。特別是,如果這種情緒低落已經伴隨著輕生想法、無助、無望感受時,努力靠自己熬過去其實是很辛苦的。透過專業協助,這段療癒之路會比較好走一點。

在季節性情感疾患治療中,比較特別的是「光照治療」。生活中,需留意自己有沒有足夠機會能接受陽光日照。不管是直接身處戶外,或盡可能生活在靠窗戶的地方,多半能緩解症狀。然而,如果無法增加接受陽光照射機會,接受燈箱進行光照治療對多數患者來說會有幫助。
 
而專業協助,包含藥物、心理治療也是有幫助的。醫師開立的處方藥物可協助患者調節因季節變化所造成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狀態。心理治療則會帶領患者熟悉季節性情感疾患的症狀,並透過認知、行為與情緒的面向,學習有效應對這些症狀的方法。

 

季節性情感疾患的自我照顧

最後,則分享幾則自我照顧的秘訣,對症狀緩解也會有幫助!
 
1.在生活中,把該做的事情「切割」成小任務,會讓比較沒有動力的身體覺得有信心去面對。

2.憂鬱情緒在自己獨處時比較容易惡化。因此,保持人際連結很重要。不管是家人、朋友都好。此外,實體或線上的陪伴,都是可以考慮的方式。

3.顧好自己的「動、吃、睡」。在行有餘力時,讓身體保持活動。可以的話,來一點運動更好。同時,留意自己的飲食狀況,盡可能維持均衡、規律的用餐習慣。睡眠上,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維持每天起床、入睡時間的規律。
 
4.主動創造小確幸,同時給情緒一點時間。在治療時,憂鬱情緒緩解往往不是「突發的」,而是「漸進的」。因此,給自己一點耐心。同時,在生活中安排一些讓自己感覺舒服一點的活動,不管是追劇、聽音樂、看電影、園藝,如果你不排斥的話,參與社團、宗教活動、當志工等,可能都會有幫助。
 

--

Added to Cart
Shopping Cart Updated
Network error, please try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