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益生菌怎麼選?挑選上該注意什麼?

兒童益生菌推薦怎麼選?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調查,108年台灣因過敏性疾病就醫的人數約為355萬,其中0-15歲的兒童就佔了約20% [1]。不少爸媽也都曾遇過,孩子早上醒來常常鼻水直流、換季時抓不停,這些不適症狀一來就讓人好心疼。除了環境因素,孩子本身的體質也可能是關鍵。這幾年越來越多家長開始關注益生菌,但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產品,到底該如何挑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孩子什麼情況需要補充益生菌?又該如何挑對適合的產品?

為什麼兒童需要補充益生菌?

原因1:天氣變化大,容易感到不適

天氣變化與季節交替時,環境的濕度與溫度變化有可能讓兒童容易出現過敏反應、打噴嚏、皮膚搔癢等狀況,甚至間接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與學習表現,再加上學校環境傳染速度快,這時候,透過規律補充益生菌,有助於調整體質、滋補強身,從日常中提升孩子的身體防護力。

原因2:挑食導致腸道壞菌變多、益菌減少

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8歲以下族群蔬果攝取量明顯不足[2],而蔬菜不只富含各類植化素,更是維持腸道益菌的重要來源。補充益生菌有助於調整腸道菌叢、打造良好的腸道環境,再搭配益生元(如半乳寡醣、果寡醣)及後生元,幫助益菌在腸道中穩定生長與發揮良好效果。

原因3:維持消化道機能,幫助排便順暢

蔬菜水果攝取不足,不僅會影響兒童的成長與發育,更常見的問題就是排便不順。當孩子排便不順時,容易出現腹部脹氣、不適,甚至因為不舒服而哭鬧不安。定期補充益生菌並搭配充足的水分,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維持良好消化功能,還能使孩子排便更順暢,心情更舒適。

除了孩子自身可能存在挑食、消化不良的情況,研究也發現,若父母有過敏體質,子女罹患過敏的機率也會提高。因此,透過補充益生菌,成為越來越多家長日常保健的選擇,不僅守護孩子的腸道健康,也是在防護力、體質打底上加分的輔助方式。


兒童益生菌在挑選上要注意什麼?

原則1:菌數適中最剛好

兒童尚未發育完全,腸道的面積比成人小,如果一次補充過多菌株,反而可能無法有效吸收。建議選擇50~100億的菌株量即可[3],搭配日常規律補充與穩定攝取更有效!

原則2:成分單純是關鍵

許多家長為了要提升孩子吃益生菌的意願,往往不小心挑了糖分及香料多的產品,雖然孩子愛吃,但長期下來,過多的添加物反而對身體造成負擔。其實,選擇成分單純、無過度加工,或是使用天然蔬果做調味的益生菌,吃得健康又無負擔!

原則3:黃金三效更有感

益生菌、益生元與後生元的黃金組合,有助於菌叢建立與穩定發揮作用,像是果寡醣、半乳寡醣等益生元,加上有機酸、短鏈脂肪酸等後生元,選擇三者兼備的益生菌產品,從補充、養成到穩定維持,全方位照顧孩子腸道健康。

原則4:第三方檢驗更安心

除了菌株種類與數量,益生菌產品是否通過第三方檢驗也很重要!建議選購時,留意產品是否可提供相關的檢驗報告,如:檢驗項目、檢驗日期與合格結果,特別是無重金屬、無農藥殘留、無塑化劑等,讓孩子更安心地每天補充。

原則5:「立刻有感」要留意

有些益生菌食用後,可能會頻繁如廁,讓人誤以為非常有效!這時可以檢查內容物,是否含有氧化鎂、決明子、望江南等輕瀉性成分,長期使用下可能會有依賴性。挑選益生菌時,以溫和調整、長期穩定補充為原則,慢慢來,才走得遠!


兒童益生菌中推薦的成分

除了挑選方式,在購買時也可以留意這些優質成分:

 

推薦成分1:母乳來源的益生菌

益生菌的來源有很多種,像是發酵食品、植物、人體等,而其中母乳來源的益生菌,是最貼近嬰幼兒腸道環境的菌株之一,母乳本身不僅營養豐富,也最合乎寶寶成長的需要。有些母乳來源的益生菌,其研究對象為剛出生的新生兒,相比其他菌株來說,在安全性上更具優勢,像是動物雙歧桿菌乳亞種CP-9,這類菌株是適合幼兒補充的好選擇之一。

推薦成分2:半乳寡糖

半乳寡糖主要存在母乳與牛奶中,是一種常見的益生元,為益生菌的營養來源之一。研究指出,半乳寡醣能夠促進益菌(如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的生長[4],同時也可增強腸道屏障功能[5],進一步輔助改變腸道菌叢生態,與益生菌搭配補充,發揮加乘作用,幫助我們建立健康的腸道環境。

挑選兒童益生菌時,不只是看菌數多寡,也可以留意菌株來源及是否有添加益生元及後生元,如母乳來源的益生菌、半乳寡醣等成分,都是貼近寶寶需求、幫助腸道建立好菌環境的優質選擇。每位孩子的需求不同,建議家長依照孩子年齡與體質,選擇合適且安全的配方,讓益生菌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好幫手!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世界過敏性疾病日衛生福利統計通報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委託研究計畫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106-109年) 成果報告 [3] Kligler, Benjamin, and Andreas Cohrssen. "Probiotics."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78.9 (2008): 1073-1078. [4] Beteri, Beyda, et al. "Impact of Combined Prebiotic Galacto-Oligosaccharides and Bifidobacterium breve-Derived Postbiotic on Gut Microbiota and HbA1c in Prediabetic Adult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Nutrients 16.14 (2024): 2205. [5] Lemoine, Anaïs, et al. "Pre-, pro-, syn-, and postbiotics in infant formulas: what are the immune benefits for infants?." Nutrients 15.5 (2023): 1231.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
LINE Instagram Facebook
LINE Instagram Face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