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芒」緣份與福份

十一年前,和幾個朋友在一時衝動之下成立了「快樂學習協會」。

當時的動機很單純,就只想在全台灣需要的地方設置「秘密基地」,讓下課後家裡沒人的孩子有個地方可以待著,那裡會有簡單的晚餐可以吃,有老師指導功課、解答疑難,或者只是單純的聆聽、陪伴,讓孩子身邊有人,不孤單,有人看著,不走偏。               
動機的確很單純,但做下來才知道責任重大,比如以現在全台灣八十幾個基地照顧將近2800小朋友的規模來說,每年需要的經費就要差不多8000到9000萬左右,光募款就是沉重的負擔。
    

我是協會的第一、二任理事長,募款責任大,只是身邊有名的朋友不少,但有錢又熱心公益又好講話的朋友實在不多,所以第一個想到的對象就是穩懋半導體的陳進財董事長。

陳董和我是瑞芳同鄉,有同樣的礦區成長背景,所以好幾次見面聊天的時候,他都會提到:有沒有什麼事是我們可以替瑞芳地區做的?你想一想,經費我來負責!
能為瑞芳做什麼我一直沒想出來,所以也還沒讓他破費,因此心裡覺得:「快樂學習協會」找他贊助好像比較不會那麼不好意思吧?

果不其然,見了面,我只約略講了成立協會的動機和未來的輪廓,連準備好的簡報都還沒打開他就說:這好代誌!替小孩做的代誌都是好代誌!

於是,從那時候開始到現在,他一直都是協會重要的「金主」和「苦主」之一。
不過,這都只是緣分與福份的背景和開始。

「快樂學習協會」的工作同仁平日和各個基地一直保持密切的聯繫,除了每星期不同基地的探訪之外,每個年度還有固定的「見面會」,我會親自出席,除了當面感謝所有老師和志工的付出之外,更重要的當然是要理解他們當前所面對的困難和需求,也因此而認識了台東延平鄉布谷拉夫部落永續協會的邱曉徵先生。

延平鄉的這個協會也有和快樂學習協會簽約的秘密基地,而邱先生同時也是永續協會的理事長,兩個理事長見面淚汪汪,所以剎那間彷彿就有一見如故的感覺。

邱先生是布農族人,直爽幽默。問起他的工作,他說主業是在林務局上班,副業是「種油芒餵鳥」。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油芒」這個名詞,最初還以為是「油蔴菜仔」的油蔴,問他說:到底是什麼鳥啊?珍貴到要特別去種東西餵他?
他這才用石頭在地上寫出正確的這兩個字,然後說:珍貴的是這種東西,不是鳥!

他說油芒、小米、紅藜原本都是布農族的主食,就像平地人吃的米,後來因為遷移和生活環境改變,吃的人少,種的人當然也就更少了!小米、紅藜還好,油芒有一度甚至幾乎絕種,連種子都找不到,後來是他從其他地方找到兩穗,和父親一起復育出來。
「但是,沒什麼人願意種,」他說:「因為不好種,而且還沒成熟鳥就先來吃,剩下的才留給我們,賺不到錢!」

那你幹嘛還要種?「種,總是要留著嘛!不是嗎?跟我們生孩子一樣!他用力拍了一下我的肩膀笑著說:而且,鳥特別愛吃一定有它的原因,不久之前就有專家說油芒的蛋白質含量是稻米的兩倍,還有人體需要的幾種氨基酸等等,被學者說是「未來的食物」,不過,我是沒有想到那裡去啦,我現在想的只是怎麼把種留著….總不能讓它像我們的語言一樣,不說不說然後就沒人說了…..。

[ 吳導和邱先生合照 ]

他說得很有道理,就像油芒這兩個字,一旦不在生活中存在就被棄置在腦袋的某個夾縫裡了,直到有一天我在醫院的電梯裡偶然遇到進財董事長,這兩個字才又再度復活。

那天他是去做腰部檢查,而我則是常年睡眠問題回診拿藥。
我的睡眠問題不是睡不著,而是「有睡沒有著」,你懂我意思嗎?就是整個身體可能已經都在睡眠狀態裡了,但腦袋卻還在忙著,比如還在想某個文案、某段戲劇對白、開車到哪裡要走哪條路接哪條路比較快?甚至正被一個外國記者用英文做QA,那個東西英文應該怎麼說….?
總之,真正睡著的時間大概只有三、四個小時不到,睡比醒著還累、還忙!

電梯裡不方便說上話,下班前他打電話給我,一如年紀到了一個階段的人,沒事互說病情和處方。

沒想到我的部分還沒等我講完他就說:「啊!你這個小case,不要吃藥啦!我有一種益生菌你試看看,說不定比吃藥還有效!」

益生菌?益生菌不是顧胃腸的?
啊你嘛給我拜託一下!人老沒關係,腦袋至少也要裝點新東西!他在電話那頭教訓我。

幾天之後我去找他,才知道他事業越做越大,都已經從半導體跨行拓展到生技方面去了。他很寶貝似地拿出一盒包裝素雅的東西出來,說:這是我公司研發出來的一種很特別的益生菌,技術上的東西我再怎麼講橫豎你也聽不懂,不過這東西的主角很稀奇…你一定要知道,它叫油芒!

我說我知道啦,它的蛋白質含量是稻米的兩倍,富含多種氨基酸,原本差點絕種了,結果有人復育成功,有專家說它是「未來的食物」等等等等,總之,我把當初邱曉徵先生跟我說過的相關「知識」加油添醋地說了一遍。

陳董好像有點吃驚的樣子,沉默了一下才說:緣份啊!緣份!

他說當初有人像我一樣,跟他募款,說原鄉有人在復育台灣的原生作物,希望他能幫忙,他一如既往,沒怎麼猶豫也就答應了。

好像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吧?生技公司那邊提給他一份資料,說這個作物很特別,除了營養價值高之外,好像有助眠的效果。
陳董說其實他偶而也有入睡困難的狀況,有一天他躺在床上睡不著,忽然想起那份資料,想起高營養和助眠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時,他說雖然大學念的不是中文系,但當下想到的卻是有點文言的八個字:天要養人 必有其方。

陳董說,他想到的是布農族要在那麼崎嶇貧瘠的土地上種出量少卻足以活命的糧食,這糧食的營養成分當然必須要高。另外,要在那個隨時與天地、與大自然相爭的環境中存活,所依賴的必然是體力,而恢復體力最快速、有效的方式當然就是完全放鬆的睡眠!

於是在某次的研發會議上,據說他很「謙虛」地說了他這「很外行」的想法,沒想到卻得到當場許多內行專家的認同,因為那正是他們針對油芒的效用正在進行的研發方向。

那天,他把那盒已經商品化的「杉與橙 油芒益生菌」遞給我,說:我一直在吃,它幫我很多,我說的緣份就是這個,我幫了人家一點小忙,人家卻幫了我大忙!我覺得你試試看,真的!

我試了,半年,真的!

效果呢?不曉得是半退休狀態下的工作量比較少了,還是其他原因,睡覺時已經不再提文案、講對白了,外國記者好像也比較少來煩我了,所以每天醒來的時候都覺得有力氣可以面對新的一天,挺好。

只是心裡多少有點內疚,因為這獲益良多的過程跟進財董事長不一樣….我並沒幫過人家什麼忙,人家卻幫了我大忙,對我來說,這好像不只是緣份,而且是更難得的---福份。

今年武陵社區的射耳祭,訂在4月6日清明連假期間,除了上百位族人攜老扶幼出席,Cycitrus杉與橙團隊也千里迢迢拜訪,一方面欣喜參與聖典,感受原住民的文化與熱情,一方面藉機探望離社區不遠的「以斯馬哈散農莊」,因為這裡正是復耕台灣油芒的主要據點,以及跨界合作實踐永續農業、打造綠色創新商業模式的第一現場。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